占领欧美草坪,中国割草机器人出海扬帆
离爆品还很遥远
理性看现状,占领中国割草机器人产品离那个光明的欧美未来还挺远。
各家几乎都还没走到量产阶段。草坪9号的割草赛格威算是走的最快的,去年9月发布会,机器表示“有机会冲击细分品类的人出全球冠军”,并推出四个版本机器,海扬价格在1199欧元-2499欧元区间内,占领中国上市时间原计划是欧美今年上半年,但是草坪现在看官网,尚未开启线上大规模销售;‘深响’沟通的割草几家公司,也定在了今年年底、机器明年年初推向市场,人出现在尚在开模、海扬前测的占领中国阶段。
明年才会是大规模量产的一年,这是行业的一个共识。
赛格威推出了4款产品
图源:产品官网
其实技术方案孰优孰劣,消费者并不关心,他们更在意的是产品本身好不好用、安不安全、性价比高不高。但是割草机器人这个价格不低的产品,还没经过市场的真实反馈。从样机走到量产,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除了定位导航上的难点,割草机器人还有许多功能和复杂的产品细节要琢磨。比如怎么完成边缘切割、吹落叶、喷灌、清洁等其他除草相关的功能,如何降噪,如何增强爬坡能力,如何能割干净,如何保障安全,APP怎么方便使用等等。
在现阶段,几乎没有公司有野心在第一代产品就能做到all in one,能做好核心的“割草”就非常好了,这一方面是技术能力的局限,一方面是出于产品迭代的考虑。
伍兴云分享他的思路时,将河森堡的割草机器人与Dyson类比:“我们在先做好割草机器人的基础上,基于视觉的延展性,在主机基础上,用户可以选购各种各样的功能模块。”
河森堡机器人Heisenberg Robotics
图源:受访者
锐驰智慧则选择在早期维持较快的产品软硬件迭代节奏,逐渐完善功能,并有计划推出适用于高尔夫球场、公园等场景的商用割草机器人。而对于第一代产品,亮点主要放在了“安全性”和“自清洗”,产品的刀片设计不容易伤到人,以及可以自己自动返回清洗装置。
从样机到市场,还有两个重要环节,怎么造和怎么卖。许多新的消费硬件产品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新品需要开模、初期的批量又不大,很难在找到合适的代工厂和供应商合作。珠三角产业链的完备以及割草机器人产品本身较高的毛利空间,还是能给先行的这些公司一定的机会。
市场角度看,虽然国内有B端的空间,但是大多割草机器人公司都瞄准了有消费级需求的海外市场,作为新品牌怎么获客是个问题。
割草机主要的销售渠道是线上+商超+手工具/园艺用品经销商,市场上集中度很高,据统计数据,传统割草机巨头如富世华、宝时得旗下的品牌能占90%的市场份额,有着极强的渠道壁垒。
对于新品牌、新产品而言,得做教育市场、占领消费者认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是靠产品力说话。线上如独立站、亚马逊等渠道或许能提供更多突破机会。
另外一点与手机、移动电源、扫地机这些品类不同的是,割草机器人的体积重量更大,出海销售建仓、物流的难度和成本都会更大,这些也都是入局者在未来需要迈过的坎。
毫无疑问,割草机器人是个有潜力的新品类。行业初期,对于年轻品牌来说,也是个窗口期,大家都想做好“定义产品”这件事,争分夺秒要抢先量产,但是目前在技术、工程力和市场等维度上都有许多路得走,现在还远远称不上是“爆品”。
“其实我们现在也不存在什么竞争,大家先去一起把这个市场做起来,建立起消费者的认知和信心,这是最重要的事。” 唐龙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