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收益一周翻倍?机构入场“抄底”,或是今年为数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机会!

收益一周翻倍?机构入场“抄底”,或是今年为数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机会

时间:2025-07-08 17:03:24 来源:再造之恩网 作者:综合 阅读:547次

“博一博,抄底单车变摩托。收益收益”这是周翻近期债券圈流传的一句话。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倍机不多不少债券私募机构和一些高净值个人正在入场“抄底”民企地产债。构入机构通过低价买入民企地产债为产品增厚收益,场或高净值个人则通过场内交易博取高收益。今年机

“市场情绪好时,为数一周就可以翻倍。投资”一位债券从业人员透露。抄底业内普遍认为,收益收益近期部分民企地产债确实存在着阶段性的周翻投资价值,而且可能也是倍机不多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机会。

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构入机构在选择标的场或时会格外谨慎,在资质、价格、期限中寻找平衡点,同时,机构提醒投资者,需提前防范信用风险和估值波动风险。

“抄底”民企地产债

“最近好多民企地产债确实很便宜,我买了些准备‘赌一把’。”债券投资者李华透露。“我主要买了融创、世茂、远洋、碧桂园等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债券,一只平均买了几千张。”

“只要便宜就行。”对于买入标准,李华并不讳言,“对于那些风险较高的企业,买入价每张不超过35元;对于质地稍好一点的债券,我会买快到期的,价格85元/张左右。”

对于交易方式,“大家基本上都在场内交易,比较好卖,也不会等到期。”李华表示。

事实上,记者走访多家私募债券公司调研了解到,不少债券私募机构和一些高净值个人(通过产品户)也在进场。

“近期有不少债券私募都入场买高收益地产债了,市场确实在回暖,很多个券价格也比原来高了。”一位券商债券业务负责人表示。

某债券私募负责人透露,“我们根据自己的策略,平衡价格和期限,近期在一款‘固收+’策略产品中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某优质地产折价劵的部分债券和ABS,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产品今年以来净值增长6.24%,业绩居同类前列。”

北京某债券私募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赵飞也表示:“我们在研究充分、定价有安全边际的前提下,会买入一些地产高收益债。”

Wind数据显示,目前最热门的债券成交主体前十均为民营房地产企业,从个券品种来看,20融创01、19龙控01、20融创02成为最热信用债,最新成交价均在50元左右。

明毅基金统计的一组数据也印证了地产债交投活跃的事实。数据显示,当前境内地产债存续规模约1.4万亿元,其中高收益地产主体存续债券余额为7041亿元,几乎全部为民企地产公司。3月境内地产债成交额共计1695亿元,其中低价成交额共计381亿元,分别较1月份升高37%和34%,成交量明显放大,市场活跃度升高。这说明特定投资者参与地产债二级交投热情有所提高。

收益一周翻倍?

“市场情绪好时,一周就可以翻倍。”对于买入原因,李华毫不讳言,是因为背后诱人的高收益。

“最近一段时间的地产债,部分主体确实存在着阶段性的投资价值,而且可能也是今年以来为数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机会。在目前高收益债标的稀缺的大背景下,地产债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不得不关注的投资机会。”蓝石资管投资总监李九如表示。

以近期热门的20融创01这只债券为例,Wind数据显示,3月23日,这只债券场内收盘价跌至36.83元/张,4月8日,收盘价为58.7元/张。4月7日,这只债券甚至因上午交易出现异常波动,上交所决定上午9:31—10:01暂停这只债券的交易。

来源:Wind

比收益更为重要的是,机构对于地产调控节奏变化的预期不断增强。

“政策大环境的回暖确实提升了机构的信心。”赵飞表示。“近一两个月,多地放宽公积金和利率,放宽限贷限购等,都给地产行业以信心。”李九如也表示。

机构谨慎选择标的

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

“目前的地产债,特别是民企地产债,我们认为不应因政策变化、价格上升而认为机会大于风险。”李九如表。

因此,机构在标的的选择上也格外谨慎。“首先要将目光转向更为优质的民企。”李九如提到他们的投资逻辑,第一,期限要控制得尽量短,资质好的可以稍微放开,但也不超一年;第二,价格控制在90元以下;第三,头部优质民企地产,且研究员持续跟踪,基本面可控。

对于选择标准,赵飞表示,核心还是公司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包括项目质量、内控体系、表内外债务、实控人风格口碑等。具体到个券,他表示,一些深耕本地、资产负债体量相对不大的发债房企,哪怕非百强、未上市,当前资金情况也相对从容些,或有机会;对于风险释放不充分、但市场交投情绪热烈、频上新闻头条的网红房企,则要敬而远之。

对民企地产债,明毅基金也认为,需要提前防范信用风险和估值波动风险。一方面,信用风险需要防范。当前房地产民企仍然面临融资端遇冷、销售端尚未回暖的情况,二者叠加导致现金流状况不佳,市场出清仍在进行。有的房企已经出现展期后的二次违约。

另一方面,估值波动风险也不能忽略。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地产债券价格波动性大幅增加。此外,高收益地产债存量规模的增大,吸引了大量市场博弈资金的进场。这些资金多基于特定舆情信息开展投资行为,但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确定性很差,投资者换手频繁,高收益债市场的波动性已可比肩股票市场。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华尔街投行裁员潮起:IPO与融资服务不景气“酿苦果” 创建ESG基金成新出路
  • 教育部:推进教育数字化主要做了这几件事
  • 国际原子能机构调查团将再次访日 对核污染水排海安全性进行验证
  • 水滴公司扩大股票回购计划 未来一年最多可回购8000万美元
  • 威马汽车CEO发全员信:10月起全员降薪,停发年终奖和补贴
  • 新疆加大交通建设投资力度 前八月完成投资518.38亿元
  • 因资产处置不规范 山西三家农商银行合计被罚90万元
  • 朝鲜颁布关于核武力政策的法令
推荐内容
  • 保险金信托持续迭代更新 风险覆盖与财富传承结合能否实现1+1>2?
  • 美国考虑进一步开闸放油?小摩:预计欧佩克+将再减产100万桶/日
  • 盛泰房地产楼盘未验收即交房,开发商该担何责?
  • 建行北京分行与身份不明客户交易等被罚487.3万
  •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稳定和扩大消费,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适时适度降准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 绿地香港前8个月合约销售10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