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 连续三年为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聆讯 连续三年为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时间:2025-07-08 19:17:16 来源:再造之恩网 作者:热点 阅读:425次

据港交所10月9日披露,巨生交GIANT BIOGENE HOLDING CO.,物通 LTD(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高盛、过港为其联席保荐人。聆讯连续理产

据招股书,中国最巨子生物是原蛋业皮中国基于生物活性成分的专业皮肤护理产品行业的领军者。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白专资料,巨子生物是肤护2021年中国第二大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零售额为人民币60亿元),同时从2019年起连续三年一直是巨生交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按零售额计)。

于2021年,物通中国的过港整体皮肤护理市场非常分散。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聆讯连续理产资料,按2021年的中国最零售额计,公司的原蛋业皮市场份额约占中国整体皮肤护理市场的1.1%。

于业绩记录期间,白专在该市场内,巨子生物主要专注于功效性护肤品及医用敷料等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用于解决皮肤敏感、皮肤早衰、慢性湿疹及过敏等多种皮肤问题,亦可用于消费者的一般护肤。2021年,按零售额计,中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市场的整体规模为人民币566亿元。此外,公司的若干管线产品针对的是肌肤焕活应用。

巨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旗舰品牌可丽金和可复美分别是2021年中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行业第三和第四畅销品牌(零售额分别为人民币29亿元及人民币27亿元);是中国首家获得重组胶原蛋白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公司。

另一方面,巨子生物针对医疗机构和大众市场实施了“医疗机构+大众消费者”的双轨销售策略。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该公司已向全中国1000多家公立医院、约17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以及约300个连锁药房品牌销售及经销产品。

此外,公司通过直销和经销商建立了一个面向大众市场的全国性销售网络,直销主要包括通过电商和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和拼多多)上直接面向消费者(「DTC」)的店铺进营销售,以及向京东和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该等平台通过其在线零售平台向客户转售产品。巨子生物面向大众市场的经销网络覆盖个人消费者以及屈臣氏、妍丽、调色师、Ole’、华联集团及盒马鲜生等化妆品连锁店及连锁超市的约2000家中国门店。

财务方面,巨子生物的收入从2019年的人民币9.57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11.91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15.52亿元,今年1-5月实现营收7.23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2.02亿元。

此外,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公司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5.75亿元、人民币8.27亿元、人民币8.28亿元及人民币3.13亿元,同期净利率分别为60.1%、69.4%、53.3%及43.4%。对于净利率整体下降,巨子生物表示主要因为增加了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在线销售及营销活动的支出,以不断扩张在线销售渠道,顺应行业趋势及抓住市场机会,从而使在线营销费用有所增加。

具体到产品,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公司专业皮肤护理产品的毛利率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84.8%、86.3%、87.3%及85.0%。保健食品及其他的毛利率于2019年及2020年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71.2%及69.0%,随后增至2021年的85.4%,主要由于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产品(如饮品及纤维补充剂)销量的减少。保健食品及其他的毛利率于截至2021年及2022年5月31日止五个月保持相对稳定,分别为84.6%及85.8%。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越秀地产 | 用心用情服务群众,尽力尽责守护家园
  • 美元和欧元对俄罗斯卢布汇率大跌
  • 视频|中央气象台:南方高温继续 新疆将出现雨雪大风
  • 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盈利能力强 13家公司十年平均股息率超5%
  • 首款载人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发布
  • 中行刘连舸:进一步推动中欧经贸合作的三点建议
  • 下调!消费贷利率进入“3”时代
  • 第二批3000亿基础设施基金全部投完
推荐内容
  • 诺泰生物核心技术人员、董秘、财务总监接连辞职,季报出错被罚,有钱又募资,支柱子公司业绩突然“摆烂”
  • 这家荷媒上来就炒作!“900多家中资企业”
  • 农险保费收入连续3月进入财险前三 前8月意外险保费收入下滑
  • 美国登月火箭“下台”避飓风 年内三次推迟发射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 平行论坛法治版块成功举办
  • 没钱也要买!账上资金仅1.1亿 陇神戎发却要3.26亿高溢价收购控股股东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