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上市潮起权威,行业专业,格局及时,已悄全面,然生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上市潮起 来源:读数一帜 近几年,行业随着应用场景落地范围的格局扩大,部分AI细分公司收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已悄行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文|张建峰编辑|王立峰 2021年12月30日,然生商汤(0020.HK)登陆联交所后,上市潮起股价大涨,行业公司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港元。格局随后的已悄2022年,AI公司掀起上市热潮。然生 港股方面,在商汤之后,“AI+制造第一股”的创新奇智(2121.HK)于2022年1月27日上市交易。决策类人工智能公司第四范式,于2022年2月23日再度向联交所提交上市资料。 科创板是AI公司的聚集地。于2021年12月3日提交注册的(688207.SH),在2022年3月17日登陆A股市场,被市场誉为科创板人工智能第一股。此前,云天励飞因聘请的相关证券服务机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被中止的发行注册程序,已于2022年2月底被恢复。在2021年8月至9月提交注册的云从科技、旷视科技,尚未正式发行。 一位人工智能行业人士对《读数一帜》表示,已提交注册的旷视科技等公司,正在排队等候发行。如果上述公司进展顺利,2022年科创板AI公司将快速扩容。 人工智能公司扎推上市的背后,是行业业绩增速回暖。2020年,商汤、旷视科技等多家公司收入增速下滑,市场一度对行业前景一度存疑。而在2021年,部分公司增速明显回升。 近几年,随着应用场景落地范围的扩大,部分AI细分公司收入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势头,行业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读数一帜》根据Wind数据及公开资料整理发现,以AI为主业的八家公司中,2018年营收前四名为AI四小龙,即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当期第四范式和创新奇智分居第六位、第八位。到了2020年,位居决策类人工智能市场头部地位的第四范式,凭借9.42亿元的收入已超越云从科技,创新奇智营收规模排在云天励飞之前。 数据来源:《读数一帜》根据Wind数据及公开资料整理。 注:依图科技2020年数据未更新。 2021年前三季度,第四范式月均1.49亿元收入,已悄然超越同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的月均1.12亿元营收。 收入增速提升 尽管尚未盈利仍是AI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但近年来,该行业内公司收入仍在保持增长。 营收规模位居AI四小龙首位的商汤,其收入从2018年的18.53亿元增至2020年的34.46亿元。商汤的营收主要受四个板块的驱动,分别是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其中,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是商汤2018年至2020年的两大主力收入来源,贡献公司超70%的收入。 同期,作为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其主营业务收入亦从4.83亿元增至7.51亿元。按照产品类别,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是该公司主业构成。其中,毛利率较高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从6.41%提升至31.5%。 等候IPO批文的旷视科技,主要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经验证的行业解决方案,实现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收入从8.54亿元增至13.91亿元。 进入2021年,多家人工智能公司收入同比增速在提升。 2021年上半年,商汤营收为16.52亿元,同比增速为91.87%,相对于公司2020年13.87%的数据,大幅提升。去年上半年,商汤智慧城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倍至7.86亿元,占比升至47.6%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来源;公司智慧商业收入同比增长58.97%至6.47亿元。 云从科技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6亿元至8亿元,同比增幅为84.76%至94.48%。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当期紧跟国家新基建战略导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中相关新基建项目在手订单顺利执行。2021年上半年,云从科技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247.45%。 因上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以及随着公司产品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让云天励飞2021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98.93%至3.09亿元。 已登陆港交所的创新奇智,在2020年取得超100%营收增幅后,2021年前三季度该数据仍高达85.57%。同期,第四范式营收同比增长134.3%至13.45亿元。 收入主要来自于城市管理、智慧金融、商业零售的格灵深瞳预计,2022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0.55亿元至0.66亿元,同比增速为194.25%至256.19%,业绩增长主要来自智慧金融和城市管理领域。 研发能力哪家强 技术快速演变、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是人工智能行业的特点。因此,行业内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开展研发,以引领技术进步,保障各自产品的创新力及市场竞争力。近年来,AI公司研发投入在不断增加,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50%是行业内多数公司的共性。 Wind数据显示,2018年商汤、云从科技等7家主业为人工智能公司研发费用合计金额约为20.35亿元,2020年该数据增至约50.1亿元,增幅高达146.19%。 其中,2018年至2020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从1.48亿元增至5.7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亦从30.61%增至76.59%。2020年,第四范式、云天励飞、商汤、旷视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均超50%。 数据来源:《读数一帜》根据Wind数据及公开资料整理。注:商汤、创新奇智、第四范式上述数据为研发开支及营收占比。 在云从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周曦看来,人工智能产业在前期基础研究与产业探索融合期间投入较大,资本注入能够极大加速产业发展与培育。 随着国内人工智能研发投入不断增加,让中国在AI领域的研发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 研究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52.13项,中国专利申请量为38.96万项,位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量的74.7%,是排名第二的美国专利申请量的8.2倍。 截至2021年上半年,作为亚洲人工智能行业中拥有最多发明专利公司之一的商汤,已拥有8123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同期,旷视科技拥有934项专利权(包括境外专利67项 ),其中发明专利464项;云从科技及子公司拥有专利258项,其中发明专利93项。截至2021年4月30日,云天励飞亦已取得263 项专利(含境外专利8项)。 从首发上市募集资金用途来看,研发仍是AI公司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商汤表示,公司募集资金中,约60%(33.31亿港元)将用于增强公司的研发能力。旷视科技拟募资60.18亿元中,除12.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余资金均用于与研发相关的项目,包括基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智能研发与升级建设项目等。 云天励飞拟募资30亿元中,16亿元计划用于城市AI计算中枢及智慧应用研发项目、面向场景的下一代AI 技术研发项目等。 |